生活资讯
佛光寺 四绝 (佛光寺东大殿)
2023-12-22 12:27  浏览:22

佛光寺“四绝”

1、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后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

佛光寺东大殿你还不知道吗?

1、东大殿历史上有过一次较大的改动,就是正面门窗与外墙的外移。原先的板门与窗墙在内柱的位置,内外柱之间是一条前廊,与同时期的奈良唐招提寺金堂相似。

2、佛光寺东大殿在现在是非常珍贵的,是现在中国仅存的唐代流传下来的三大木构建筑寺庙之一。在现在大部分唐朝的建筑消失的情况,研究大唐盛世的途径之一,佛光寺里面的塑像壁画也是中华文化研究的重点。

3、佛光寺内殿宇高宏,布局舒朗,主从分明,整个寺院由三个院落组成,一院最低,三院最高,二院花香喷溢,环境最美。寺内东大殿是唐代遗物,背依册踞高台,雄伟古朴,可俯览全寺。

4、是的,人们常讲的佛光寺大殿就是指东大殿,它是中国木结构建筑成熟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作,也是唐代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宫廷式建筑。

5、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后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此殿是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建成的。东大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

6、佛光寺东大殿南侧偏东,有一座六角形的砖塔。下层空心,西面开门;上层实心,设假门。这就是寺僧们所说的初祖禅师塔,即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代会昌五年灭法,佛光寺被毁时留下的唯一建筑物。

佛光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资料大全

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为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于公元 857年建成。

2、五台山佛光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光寺,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东南。据《清凉山志》记载,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寺院除几座墓塔外,全部被毁。

3、佛光寺,位于 五台山 县城北三十二公里的佛光新村山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坐东向西,依山势起伏而建,三面环山,整个寺庙围裹在苍松翠柏之中,寺前是山下平原,豁然开朗。

佛光寺东大殿(上):历史与环境

1、关于现存佛光寺东大殿的建造年代,普遍认为是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 年)。这也是梁思、林徽因最早发现大殿时确认的纪年,来自梁下墨书与大中十一年经幢的互证。

2、佛光寺大殿(又称“佛光寺东大殿”)02 东大殿现状一览 建筑时期:晚唐时期,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建筑级别: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位置:山西五台县东北三十二公里,佛光寺中轴线东高台上。

3、搜索答案 我要提问 百度知道提示信息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4、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为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于公元 857年建成。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特征

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整体造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建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山西佛光寺的建筑特点:为衬托佛像的高大,建筑者有意将佛像伸出柱身,使佛像的背光与后柱头的悬挑和天花板的倾斜一致,从而实现佛像与建筑空间的紧密结合。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屋顶。殿内斗栱硕大,出檐甚深,装饰简洁,比例协调,表现出典型的大唐建筑的风格。

转角处栏额不出头,无普柏枋。檐下设柱头和补间铺作。殿内梁架分明栿和草栿两部分,前者砍伐规整,后者制作粗糙。平梁上仅用两只大叉手斜向支撑,以承平榑上荷载,这些均为汉唐时期建筑的固有形制。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