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审议通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科学布局和推进建设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江苏、四川、贵州等地近期也专门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未来五年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目标以及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等政策。面向“十四五”时期,作为扩内需促转型的重要抓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大马力。
分析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十四五”时期,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能通过拉动投资支撑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又符合转型升级需要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在补齐短板弱项的同时做大做强发展新引擎。
9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推动国家骨干网和城域网协同扩容,开展千兆光网提速改造,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商业化规模化应用以及完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等。强调要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打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并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
与此同时,地方版“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规划也密集出台。贵州明确到2025年,累计投资2500亿元,建成大数据优势突出、通信网络基础稳固、转型支撑有力、创新资源集聚、安全可控可信的贵州特色新型基础设施。四川也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围绕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多地进一步量化目标,敲定“十四五”时期的施工方案。四川省5G基战数量到2025年达到25万个,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50万架。江苏提出到2025年,5G基战数增长到25.5万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100个,大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数达到70万架。
在业内看来,未来五年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将带来大规模、长期性的新增有效投资,彰显中国经济活力和韧性。中国信通院预计,未来三年数据中心产业投资或达1.4万亿元;5G方面,预计到2025年,5G将带动1.2万亿元左右的网络建设投资,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2.93万亿元。
“加大新基建投资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必要举措,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调结构的必然选择。”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工业投资研究室副主任樊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带动的5G、大数据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产生长期性、大规模的投资需求,极大拉动有效投资新增量,有助于稳定投资水平、激活内需,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疫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积极作用,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加快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符合当前扩大有效投资的诉求,也将进一步促进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为促进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以增强发展的后劲。
5G、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在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企业投资活力。例如,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通过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应用,将劳动生产率提高85%。在南京滨江全球5G智能制造基地,5G应用落到了智能生产的实处,目前装配质量漏检率下降80%,关键工序不良率下降46%,操作人员数量减少28%,应对市场不确定的韧性得到增强。